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2022年,全球輪胎產業在俄烏沖突下,產能轉移明顯,而國內在疫情管控中難以施展拳腳,即便如此,中國輪胎依舊在沖擊中彰顯發展韌性,尤其是頭部企業擴產、并購加速,2022疫情陰霾下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那么,今年輪胎業發生了震動行業的大事件?
01中國輪胎首次進入全球前8強
8月份,美國權威媒體《Tire Business》根據2021年銷售額發布最新全球75強輪胎。在后疫情下的第二年,全球經濟恢復,外資品牌經歷了2020年的嚴重下滑,市場營銷活動明顯提振,國產輪胎在國家“雙循環”戰略指引下,開始注重國內銷售,同時外貿出口保持旺盛。

可喜的是,中策橡膠銷售額在2021年超越優科豪馬,首次躍居全球第8位,在中國穩居第一。同時,這也是國產輪胎歷史以來首次進入全球前八強,可以說,中策橡膠帶領民族輪胎又進一步。
近年來,中策橡膠深耕國內銷售市場,配套實力逐年增強,出口市場穩步增長,品牌美譽度不斷提升,尤其是1號輪胎系列的推出,助力中策橡膠產品矩陣邁向高端化。
02歐美輪胎產能大轉移
俄烏沖突近一年,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動蕩加劇,全球輪胎制造業的產能也出現了明顯的傾斜。
據車轅車轍了解,七家在俄羅斯設有工廠的非俄羅斯輪胎企業都削減了在俄羅斯的業務活動,其中米其林和諾記輪胎將完全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系,11月初,普利司通也決定出售其在俄羅斯的所有資產。

另一方面是歐洲,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當地輪胎業正在悄然轉移或退出,加上汽車制造業的限停產,整個歐洲橡膠業正經歷每況愈下的蕭條。
與此同時,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家輪胎制造商將資金投向美國,該地區正迎來新一輪的產能大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0月份,輪胎廠用于美國產能擴建、升級的費用已達到25億美元(約合179億人民幣)。
其中,韓泰投資高達16億美元 (111.25億人民幣) ,用以提高其在美國田納西州克拉克斯維工廠的PLT輪胎產能。
住友橡膠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投資1.29億美元 (約9.23億人民幣) ,將其美國紐約托納旺達工廠產能提高50%,擴產后的日產能預計可達1.8萬條輪胎。
固特異計劃在五年內投資1.25億美元(約合8.95億人民幣),對其已經建造了77年的堪薩斯州托皮卡市的輪胎廠進行升級,以實現卡車和非公路輪胎的現代化生產。
普利司通也將投資6000萬美元(約合4.3億人民幣)用于其位于德克薩斯州阿比林的Bandag胎面橡膠制造廠的擴建。據悉,此次投資可以為該工廠增加16%的產能。此外,普利司通還投資了5.5億美元,用于擴建其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卡客車輪胎工廠。
03賽輪174億巨額投資董家口項目
6月26日,賽輪集團發布公告,公司擬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董家口投資建設年產3000萬套高性能子午線輪胎與15萬噸非公路輪胎項目,此外還計劃在董家口建設年產50萬噸功能化新材料(一期20萬噸)項目。
賽輪174.83億巨額投資的董家口大項目,其規模之大,在行業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收入總額約219.00億元,凈利潤29.61 億元,最早將在2023年以后逐漸開始對賽輪輪胎的產能產生積極影響。
車轅車轍估算,董家口工廠產能全部釋放后再增加219億,去年公司實際收入達180億,等于說再造一個賽輪,屆時賽輪集團年營收將突破400億元,一躍進入全球前列!
04中策橡膠收購天津國聯
今年4月份,中策橡膠集團和天津國際聯合輪胎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混改新成立中策天津公司,并宣布計劃在三年內投資28億元,建設成為世界前三大、亞洲規模最大的非公路輪胎生產工廠。

天津國際聯合輪胎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全系列專業生產工程機械輪胎和特種輪胎的廠家之一,在非公路應用中有超過2000種規格產品。

被中策橡膠收購后,該公司工廠訂單更加火爆,接到了一批來自拉美、非洲等地區知名礦山的訂單,跟去年同期相比,產銷量實現了150%以上的大幅增長。
中策天津公司是中策橡膠在國內擁有杭州、湖州、常州等工廠之后由南向北的擴張,為創建中國最大的非公路輪胎制造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05鄧祿普TBR輪胎退出中國
外資輪胎品牌在中國風風火火幾十年,“終于”有了敗退的跡象。2022年8月17日,住友橡膠(中國)有限公司鄧祿普輪胎銷售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整合鄧祿普輪胎中國業務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停止【卡客車輪胎】產品的銷售及生產。

據悉,鄧祿普TBR輪胎生產主要集中在常熟工廠,自去年10月,住友橡膠(常熟)有限公司技改項目環評文件審批通過,將部分生產卡客車的輪胎設備,改造為生產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項目,卡客車輪胎產能減少10.5萬條/年。

據業內人士分析,外資品牌TBR在中國大陸年總銷量不到200萬條,鄧祿普年銷量僅僅10萬條左右。
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放緩,全鋼胎配套和替換市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減弱,再加上2021年以來全鋼胎原材料價格上,卡客車胎利潤嚴重擠壓,市場競爭白熱化,像鄧祿普這種既沒有規模優勢,又沒有價格優勢,退出是遲早的事。

有關人士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品牌后撤,最終只有幾家國際巨頭能存留下來。
小編說:相比往年,2022年輪胎行業較具影響力的大事件并不算多,更多的是應對疫情管控、供應鏈波動、成本上漲等帶來的壓力。今年接近尾聲,我們期待來年乘風破浪!
(原標題:2022,這5件事震動全輪胎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