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自三月中旬開始,多地疫情形勢不容樂觀,雖然山東地區目前的輪胎開工率已逐步恢復,但是受物流、終端門店關閉等影響,輪胎市場整體庫存消化壓力巨大,輪胎銷量繼續面對較大的負面影響,輪胎行業復蘇壓力重重。
下滑67%,原配瑟瑟發抖
今年3月,無論是乘用車銷量還是商用車銷售數據都透露出一股“悲壯”的味道——銷量無一例外地出現嚴重下滑,重卡單月銷量甚至創了近五年來的新低,乘用車銷量也同樣窘迫。
乘聯會主力廠家數據顯示,三月份乘用車銷量僅在7月13日當周出現同比微量上升,其余幾周均為銷量同比較大幅度的下跌;整月銷售數據疲軟,同比下跌15%。重卡銷量較去年也是大幅走低,3月我國重卡市場大約銷售7.7萬輛,同比去年的23萬輛下降67%,這是自去年2021年5月份以來的“第十一連跌”,單月銷量甚至刷新了近五年來的新低。汽車銷量的大幅下滑也預示著今年3月輪胎配套市場銷量的不容樂觀。

輪胎配套市場的走低在3月的采購經理指數(PMI)中也同樣得到了佐證——3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5%,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0.7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21年11月以來制造業PMI首次跌破榮枯線。供應端數據如此之低除了與需求端的萎靡有關外,3月中下旬的幾次停產限產也是關鍵原因之一。
不及去年同期,開工率勉強維持60%
受疫情影響,3月下旬,山東地區部分輪胎廠陷入停產,3月第一周好不容易“騰飛”的開工率在3月中旬后被立刻“打回原形”。相較于2021年3月開工率,今年3月每一周的開工率都同比下跌超過了10%,半鋼胎和全鋼胎的開工率僅將將維持在6成。
雖然3月下旬,山東地區多數輪胎廠逐步復工,但是受部分地區終端市場臨時閉店、物流受限以及市場補貨意愿較低影響,輪胎廠訂單降低,開工率能有較大提升,市場仍以消化前期庫存為主。實際上,4月第一周,山東地區半鋼輪胎和全鋼輪胎雙雙走低,失守6成線。開工率驟降之下,輪胎供應也逐步陷入低谷。
交付延期,輪胎供應鏈挑戰重重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3月制造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滑落至46.5%,下降了1.7個百分點,這是自2020年2月疫情暴發以來新低點,交貨時間在3月出現延長。一方面,開工率較低導致產品生產周期延長,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部分地區的物流仍處于嚴格把控階段,部分企業原材料進廠和成品出廠時間延長,交貨周期變長在所難免。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出口,還是內銷,輪胎市場供應在近一個月都存在諸多挑戰。
事實上,2月份的出口數據就早已做出預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2月,我國橡膠輪胎出口45萬噸,同比減少10%。汽車輪胎出口38.74萬噸,同比減少8.7%。雖然三月上旬,輪胎產能逐步恢復,但是受疫情影響帶來的物流效率拖累,輪胎交付仍處于挑戰之中。雖然截至4月11日,我們還未查到3月的輪胎出口數據,但是從開工率和運輸效率等數據推測,出口情況雖較2月份有所突破,但是大概率無法與2021年同期相匹敵。
替換市場冷淡,漲價無效傳導
雖然開工率和供應速度都有所下滑,但是終端市場對此反應卻極為平淡,去年9月堵廠門拉貨(受漲價刺激)的情況在近期漲價單頻發、輪胎廠產能下滑的多重刺激下卻沒有發生,經銷商補貨熱情極為冷淡。畢竟輪胎終端市場閉店、運輸景氣度下降導致的替換市場持續冷淡以及一季度前期過度囤貨帶來的庫存高位都讓大部分輪胎經銷商處于高庫存壓力之中,這就意味著即使部分輪胎企業累計漲價已經超過7%,市場補貨熱情仍無限接近于零,漲價傳導繼續無效。
雖然不少外資輪胎廠在其財報中指出了漲價帶給他們的利潤豐收,但是在買方市場毫無反應之下,“有價無市”帶給輪胎企業更多的是訂單下滑的高壓。上游加價,下游不買賬之下,多家輪胎企業正在陷入經營的焦灼之中。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中國輪胎廠的近況超出了此前市場的預期,市場很難對漲價買賬。
無論是輪胎廠還是輪胎市場,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明確的復蘇信號······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